读《风声鹤唳》
最近读完了林语堂的《风声鹤唳》,终于读完了他的三部曲,每部作品都通过主人翁的经历道出了不同的思想境界,《京华烟云》姚思安的道家,《风声鹤唳》老彭的释家再到《朱门》杜范林的儒家,
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情,读的过程的有时忧伤,有时感怀。初读对笔者战争的看法深有感触,这是在其他小说之中没有过的。在小说的前半部多次写道了日本人是否会赢得这场战争,作者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——“你若想要作为一个征服者,你就先要肯定自己,你不能一天到晚挥动枪杆。日本人挥动枪杆,就因为没有肯定自我。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本市日本人那么紧张的士兵。我记得看过一部美国电影,有一个人待在房里,一个强盗拿枪进来。那个人手里空空,走向前去,走到拿枪对准他的胸口的强盗面前,结果强盗紧张了。这就是我所谓肯定你自己。” 这段的描述太精彩了,你都不能肯定自己还能指望别人做什么。这里作者还引出了对英国人的看法,为什么英国人走到哪都受到尊敬,因为他们有一种魔力——“自信、自重、穿自己衣服、吃自己食物、说自己语言,而且希望别人也说英语的模拟。”说到这点不得不想起现在的我们。很多人在做着大国的美梦,觉得中国必将崛起。但是崛起的是中华吗?我们尊敬了我们自己了吗?当我们全力的嘲笑国人的素质的时候,你又做了什么,你有闯过红灯吗?面对无良媒体渲染的各种哄抢事件,你又扪心自问,你会如何做吗?你会说凭什么别人可以而自己不行,当你这样想你已经是一个弱者了,你已经没有魔力了。
小说的结尾读的让人心痛,丹妮怀上死去博雅的孩子和博雅举办了一场冥婚,这不是个好的结局,但又是最好的结局。就像小说结尾说的——“为友舍命,人间大爱莫过于斯。” 。林语堂小说对女性十分宽容,他有意地写丹妮这样复杂的女性,对她内心的善倾注全心,她俨然就是观世音菩萨,救苦救难,并在这救苦救难中成就自己的道行。丹妮早期并不如她最后那般纯粹,她却在这战争中洗尽铅华,觉悟自性,《风声鹤唳》与其说是丹妮的情路历程,不如说是丹妮一点点的心路历程。
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再深而觉。